四月春盛,喜讯连连!医院5项科研成果斩获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

2021-12-30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16日
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
正式揭晓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5项科研成果

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图片

获奖项目一览

图片

授奖等级

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人

一等奖

直肠癌全程诊疗体系的优化与推广

张   卫

二等奖

68Ga-FAPI新探针PET成像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左长京

三等奖

多体系融合的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救治模式创新及推广应用

邓本强

三等奖

海洋生物致伤防治科普系列产品及应用推广

许硕贵

三等奖

心脏起搏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张   浩

(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一 等 奖

图片
项目名称:直肠癌全程诊疗体系的优化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张卫、楼征、高显华、于冠宇、郝立强、龚海峰、曹付傲、洪永刚、刘鹏、郑楠薪
项目简介:近1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增长趋势,已然成为国家负担较为沉重的疾病之一。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高,约占大肠肿瘤49.66%。本项目开始之初,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直肠癌诊疗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早诊早治率低;传统保肛手术创伤大、保肛率低,保肛后功能差;复发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较欧美国家低15%-20%。项目组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创建了直肠癌全程诊疗体系并进行持续优化和推广,包括建立并完善直肠癌早诊早治新方法、建立低位直肠癌功能性保肛新体系、提升局部晚期直肠癌及复发转移性肠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水平。科室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临床重点专科。5人获评上海市级各类人才项目,并担任多个全国、上海市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影响因子700余分。获批各类科研项目58项,举办全国性学习班60余次,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经治直肠癌患者10000余名,均次费用、平均住院日等主要指标保持上海市低位水平,并成功在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图片
二 等 奖

图片
项目名称:68Ga-FAPI新探针PET成像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主要完成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完成人:左长京、陈皓鋆、程超、郭崴、章泽宇、赵亮、苏维维
项目介绍:本项目针对常用18F-FDG PET/CT及常规影像对部分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灵敏度不高、靶本底比低易漏诊等难题,创新性开展新型分子探针及AI技术系列临床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首先确认了新探针在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优势,尤其在胃癌、肝癌和腹膜转移癌中较常规探针PET/CT敏感性提高、病灶靶本比明显提升,有利于发现微小或隐匿病灶,且可上调部分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患者的TNM分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还开展AI技术提升鉴别胰腺癌与胰腺炎的效能、PET/CT对疗效预测的研究。提高了PET分子影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效能及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价值。

图片
三 等 奖

图片
项目名称:多体系融合的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救治模式创新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邓本强、陈蕾、张萍、吴涛、张永巍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项目组围绕着急性缺血性卒中这一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常见疾病,针对传统救治方案“不及时、效果差、成本高”三大关键问题,经过9年研究,在国家、军队及上海市多项课题支持下,对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流程和技术进行了系统创新及推广。1.多部门合作创建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救治新流程和新体系,缩短救治时间;2.多学科融合构建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精准诊疗体系,制定多元化治疗策略,提高疗效;3. 利用智能化手段,简化救治流程,提高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救治的效率。项目共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累计他引共95次。


项目名称:海洋生物致伤防治科普系列产品及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许硕贵、肖良、徐拯、刘欣燕、朱伊娜、杨积顺、王永芳、王明科、高嵩钰、刘罡
项目介绍:本项目属于医药健康领域。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与海洋的接触日益频繁,海洋生物致伤病例呈上升趋势,开展海洋生物致伤防治科普工作,不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也是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项目组自2015年3月起,在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等8个军地课题的支撑下,展开了系列创新性工作,完成科普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科普作品产出,同时构建科普运行平台进行作品集中展示、打造科普工作网络作为传播支撑,从而形成产出与传播推广相互促进,智能融合运行的良好科普生态。先后出版《海洋美丽杀手—水母》科普书籍1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0项。此外,还获得了海军教学成果奖优秀奖1项,海军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项目名称:心脏起搏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张浩、马也、李宁、徐志云、韩林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中的心血管外科领域。项目组自2005年起,在国家与上海市十余项基金资助下,以心脏瓣膜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脏起搏治疗关键难题为目标,开展了系统性创新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1.阐明心脏瓣膜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原因,实施多项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了临床疗效;2.国际首创生物能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技术,构建了全球首个由生物能供电的心脏起搏器并成功起搏心脏;3.原创开展多项生物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创新技术,并完成体外实验和临床前研究。本项目共收录代表性SCI论文10篇,总影响因子147.5分,其中10分以上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9.9分,累计他引1352次,授权发明专利13项。


奖项介绍
图片

上海医学科技奖是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面向本市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自2002年设立至今,上海医学科技奖致力于引领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促进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广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促进本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地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