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们历届的“雏鹰”计划的获得者中,又有数位青年研究者获得了国自然资助,部分研究者与我们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情况。
张 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放疗科 医师
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抗癌协会“雏鹰计划”等各类课题3项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0篇,获批专利10项,转化1项
在美国ASTRO年会、日本JCA年会、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免疫、中华医学会放射物理年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第九届青年编委,国际首个放射防护英文期刊Radiation Medicine and Protection首届青年编委
“雏鹰”计划资助项目名称:放疗诱导的dsDNA通过活化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及转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和资助类型):反丁烯二酸诱导的琥珀酸化修饰负调控TAMs中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肝癌放疗抵抗的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
国自然项目介绍:现有文献表明,放疗不仅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能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然而,肝脏作为一个特有的免疫器官,其微环境复杂,存在着免疫耐受的特点,这使得放疗后肝脏的免疫反应调控面临诸多挑战。在上海市抗癌协会“雏鹰计划”项目支持下,申请人对机体固有免疫cGAS-STING通路在肿瘤放射治疗及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中的价值进行了部分研究。基于前期的相关研究基础,申请人将“雏鹰计划”项目的相关思路在肝癌放疗免疫调控中平移和进一步的拓展,创新性提出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代谢产物反丁烯二酸,通过琥珀酸化修饰负调控TAMs中cGAS-STING通路,从而介导肝癌放疗抵抗,以期为后续肝癌放疗增敏研究提供新思路。
周 倩
2020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同年7月入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爽教授组担任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代谢失调在疾病中的作用等相关基础研究,通过生物化学与基础医学交叉手段,深入挖掘疾病的重要靶点并提出干预措施。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ut,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另参与的研究发表在Nature,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共计20余篇SCI论文。曾荣获上海市生化学会报告新人奖一等奖、中国生化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二等奖。
“雏鹰”计划资助项目名称:PI3Kβ重编程天冬氨酸代谢促PTEN缺失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和资助类型):USP17L5调控PKM2去泛素化修饰在节律紊乱相关肠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青年项目
国自然项目介绍:节律紊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因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此项目通过建立的节律紊乱促原发肠肿瘤模型进行定量蛋白组学筛选,发现了节律紊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关键分子,并进一步深入探究其深层调控机制。项目的完成将建立节律紊乱与泛素化修饰失调互作调控肿瘤的新机制,为干预节律紊乱相关肿瘤提供新方案和理论依据。
杨哲宇
杨哲宇,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起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及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学习及工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状腺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白求恩-甲状腺中青年医生,上海市抗癌协会雏鹰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Int J Surgery、Clin Tranl Med、Oral Oncology等外科学及肿瘤学领域权威期刊。
“雏鹰”计划资助项目名称: m6A阅读蛋白 YTHDC1通过 circApaR-PTPN7/KHSRP轴调控晚期甲状腺对阿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和资助类型):PCIF1介导FOXP2的m6Am修饰通过调控三级淋巴结构重塑甲状腺癌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
国自然项目介绍:甲状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其中晚期甲状腺癌预后极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寻找免疫治疗新靶点可能是突破其治疗瓶颈的重要途径。基于申请人的前期研究提出以下科学假说:PCIF1转录后抑制FOXP2,通过调控TLSs形成重塑肿瘤微环境,从而加速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本项目拟深入研究PCIF1转录后抑制FOXP2的具体机制,揭示该轴促进TLSs形成的调控网络,探索通过靶向干预PCIF1-FOXP2轴精准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本研究紧扣临床治疗难点,为晚期甲状腺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黄彬豪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师,长期致力于胃-食管恶性肿瘤研究,201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访问学者。目前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J Exp Clin Cancer Res, Clin Immuno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共9篇,在国际AATS年会、STS会议、IGCC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10余次口头与壁报交流。主持上海市雏鹰计划项目,获批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雏鹰”计划资助项目名称: ASTE1突变在EBV相关性胃癌(EBVaGC)中免疫重编程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和资助类型): EBV编码蛋白通过YAP调控免疫检查点CD276表达促进EBV相关性胃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青年项目
国自然项目介绍:EBV相关性胃癌(EBVaGC)是胃癌的一类分子亚型,虽然有广泛的免疫浸润,但PD1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偏低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EBV编码蛋白EBNA1可能通过激活YAP/TEAD4来增强CD276的转录表达,从而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实现肿瘤的免疫逃逸。本研究有望阐明EBVaGC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为EBVaG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